采样时间:2022年10月23号
地点:重庆武隆
物种:角蟾科(Megophryidae), 亚洲角蟾属幼体(Megophrys)
最近野采发现了一种以前曾为见过的水生小可爱,这小家伙发现于生活溪流旁的洼地里,躲藏在石块和鹅卵石下,动作灵敏。仔细一看它全身发黑,嘴巴最有特色,呈漏斗状。我本以为是某种鱼类,像常见的小型鲶鱼,黄颡鱼或泥鳅,结果看到这张新颖的嘴型我甚是有些激动,在我看来这可能是某种未发现的”新物种“。回家之后,经过资料查阅和图像对比,结果表明这是一种角蟾科的幼体——蝌蚪。虽有些失望,但扩展了认识还是可喜可贺。

关于角蟾科,是一种大型蛙科,原产于亚洲温暖的东南部,从喜马拉雅山麓向东,向南到印度尼西亚和东南亚海域的大巽他群岛,并延伸到菲律宾。目前,角蟾科包含9个属可以在中国两栖网上查阅(https://www.amphibiachina.org/species/ 15)。亚洲角蟾属,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和中部,遍及亚洲东南部,并延伸到巽他大陆架和菲律宾的岛屿。Megophrys属目前包含 106 个物种,其中 52 个物种在过去十年中被描述
其中关于中国部分,目前在陕西,广东,四川,西藏和浙江等地均有发现角蟾科物种。如最近在贵州大学团队在贵州省内发现的发现茅索角蟾[1];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在秦岭发现巫山布氏角蟾[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云南发现藏南角蟾[3]。这些发现都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可能都有角蟾科物种的分布,但鉴于该物种在野外难以发现导致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新物种信息有待补充。
我在武隆采集到的这只角蟾幼体,现在不能确定其准确名称,但根据角蟾的地理分布,是巫山角蟾(Boulenophrys wushanense)和布氏角蟾(Boulenophrys)的可能性很大。

布氏角蟾

福建武夷山发现的新角蟾白山祖 Megophrys baishanzuensis sp.[4]

角蟾幼体:体细长,棕黑色,尾淡褐色;背鳍出现在尾巴起点的后面;眼睛大,气孔在身体的左侧,伞形口盘[4]
最后,来看下我的采样角蟾蝌蚪。PS: 我的采样点目前正在修公路,已经严重破坏了这些水生物的生境,同时河流里充斥着各种生活垃圾可能对水生生物的健康已经造成一定损害,例如你看到这只畸形的蝌蚪,还是希望大家自觉爱护环境,毕竟行动胜于口号。
参考文献
[1]沈拓,李仕泽,刘京,穆浪,粟海军.贵州贞丰发现茅索角蟾[J].野生动物学报,2022,43(03):863-868.
[2]赵虎,孔飞,张红星.秦岭北坡发现巫山布氏角蟾[J].野生动物学报,2022,43(02):579-580.
[3]石胜超,王斌,朱文博,付磊,江温,李东晖,江建平.云南省发现藏南角蟾及其蝌蚪描述[J].动物学杂志,2020,55(06):730-740.
[4] Wu Y, Li S, Liu W, Wang B, Wu J. Description of a new horned toad of Megophrys Kuhl & Van Hasselt, 1822 (Amphibia, Megophryidae) from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Zookeys. 2020 Dec 18;1005:73-102. doi: 10.3897/zookeys.1005.58629. PMID: 33390756; PMCID: PMC776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