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河(3)
鸭子和鹅也会随主人起的早,每天早上从一家出来的鸭子和鹅会自动向河边奔,另一家出来的会回合到一起,形成一个队伍,最后浩浩荡荡的下到水里。晚上又是从河里一大队一起出来,自动走向村里,拐进各自的家门口。
真是一个奇观。
小时候我一直纳闷,这些鸭子和鹅怎么知道基本一个时间出来,形成一个长队,一起下河,一起上河,自觉形成一个大队伍,自动到各自家门口回家。又没有训练,鸭子和鹅的怎么有这样的纪律性呢?就像大雁的人字形飞行,动物的本能吗?
静谧早上,一副天然的画卷在静静流淌的小河边跃然而上。
晨曦还没有染红天际,天是蛋清色的,露水在枝叶、草尖上滚动;石桥上早起挑水的汉子晃动着水桶,桥侧是勤劳的女人浆洗着衣服,偶尔桥上的汉子会殷勤的问候桥下的女人,桥下的女人也会仰起头,晃晃捶打衣服酸楚的手脖子,和桥上的汉子打个招呼;一队队的鸭子、鹅摇摇摆摆的走向河边,扑棱棱的跳到水里,自由自在的游着、戏着,时而沉到水下,时而在水面追逐;间或有鱼儿在水面跃起,荡起一圈圈的涟漪。
一会儿,村子里已经有袅袅炊烟升起了,女人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村北边的小学,分早上、中午、下午三个时间段上课,早上一爬起来就得去上早课,两节课后回来吃早饭。早起的孩子眨巴着惺忪的睡眼,背着粗布缝的书包,不情愿的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挑完水的男人,放下勾担,拿起农具又要下地了,早上凉爽,得下地干一阵活才能吃早饭,这样的习惯延续了多少代了。
我的村子响应中央号召,上面一吆喝“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马上就分地了。土地永远是喜欢勤快的人,分了地感觉就是不一样,多打了粮食是自己的,不像在生产队,不用吹哨子招呼,人都起得早,为了让自己过上好日子的内生动力是不可遏制的。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947年10月10日《中国土地法大纲》正式公布,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由此开始的大规模土地改革运动,轰轰烈烈,以雷霆万钧之势,猛烈地冲击着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而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土地回到了它真正的主人手中,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对几千年的农民来说,这个变革是开天辟地的。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生产资料的严重不足,生产力提升并不高。于是,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新的探索,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所有生产资料、土地都入了集体,由集体统一分配,计划经济逐步形成。
由地主阶级少数人控制的土地,到平地起雷的土地改革,到土地集中到国家和集体手中,再到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合同三十年不变,从1997年又到第二个三十年不变。土地,这个中国农民的命根子,一直让广大农民爱恨难舍。(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