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时子线的长短也会影响鱼获,面对不同的情况应该合理选择子线的长度。在野钓中,除了钓大鱼和钓浮之外,大多数情况下我更喜欢用短子线。
那么具体什么尺寸的子线可以称得上短子线呢?正常垂钓我们使用的单根子线长度大约在20-40厘米左右,那么长度在20厘米以下就可以算短子线了。

短子线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鱼咬钩之后,信号传递距离短,传递的过程中损耗小,可以将鱼咬钩的信号尽量完整的传递到浮漂上。
2.短子线入水之后摆幅小,在水中能够快速到位,能减少饵料在摆动过程中的损耗。

这两个优势决定了在野钓的很多情形下使用短子线更加有优势。
野钓因为水广鱼稀,鱼口比较慢,而且鱼的警惕性比较高,遇到食物会先试探再吃,因此要求大多数情况下要将浮漂调钝一些。浮漂调钝之后为了让信号传递快一些就要用到短子线。
野钓的时候容易遇到走水的情况,为了对抗走水会采用重铅钓底或者跑铅钓法。这些方法虽然能抵抗走水,但会让整个钓组变钝,为了提高灵敏度就要选择短子线加以弥补。
到了暮春之后,随着温度上升自然水域中的小杂鱼越来越多,在使用面饵垂钓的时候很容易遇到小杂鱼闹窝的情况。为了减少小杂鱼闹窝,就要使用短子线,让钩饵入水之后能快速到位,减少钩饵的摆幅让其不能雾化诱鱼。

野钓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遇到以上几种情况,因此会经常使用短子线垂钓。不过在另外一些特殊情况下就不能用短子线了,而是要选择长子线。
上面提到过的钓大鱼时不能用长子线。例如守钓七八斤以上的大鱼,大鱼比较警惕,我们使用长子线更有利于隐蔽。而钓大鱼一般使用雾化很差的颗粒饵,因此不用担心小杂鱼捣乱。
钓浮的情况下也要用长子线。钓浮需要利用长子线加大摆幅,让饵料在摆动的过程中不断雾化,在水中形成一个雾化带诱鱼。因此就要选择用长子线。
多水层钓法要用长子线。多水层钓法是指加大两只鱼钩之间的距离,让上钩钓一个水层,下钩钓另外一个水层,这样可以同时在两个水层垂钓,在钓多水层鱼,活着不知道鱼在哪一个水层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为了让两钩之间的距离足够大,我们就要用长子线,单根子线的长度能达到1-2米。

以上这几种特殊情况需要用到短子线和长子线,在其它情况下使用正常子线即可。
综合以上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来,在野钓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短子线。当然,短子线并不代表越短越好,因为子线越短缓冲越弱,鱼咬钩之后更容易切线,一般情况下子线对折前的长度在15-20厘米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