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夏日“标配”动物——金线侧褶蛙。


立夏节气官 高宜萱
推荐语 戴上人工耳蜗,我能听见夏日蛙鸣了!
大家好,我是立夏节气官高宜萱,我是来自南京市赤壁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5月5日是立夏,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介绍一种常见的动物。它有着绿色的身体,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它的叫声是“呱呱呱”……相信大家都猜到了,是青蛙。其实,青蛙这个名字,只是民间的俗称。在江苏,常见的青蛙品种是金线侧褶蛙、黑斑侧褶蛙。
夏天是青蛙活动的旺季。在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会躲在水底或洞穴里冬眠,天气变暖时,它们再回到水中繁殖。宋词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的正是夏天的画面。
我很小的时候,听不见声音,后来,爸爸妈妈和残联的叔叔阿姨为我戴上人工耳蜗。现在,我能听见夏日的蛙鸣了!
了解,友好,相伴,地球是人类与野生动物共同的家园,让我们一起守护!
金线侧褶蛙是“干净版”癞蛤蟆?
金线侧褶蛙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动物。其实,我们常说的青蛙,很多时候就是指金线侧褶蛙。金线侧褶蛙体型短阔,拥有强健的后肢。瞳孔都是横向的,皮肤光滑,舌尖分两叉,舌跟在口的前部,倒着长回口中,这样能突然翻出捕捉虫子。它们有三个眼睑,其中一个是透明的,在水中保护眼睛用。头两侧有两个声囊,可以产生共鸣,放大叫声。

金线侧褶蛙通体光滑,身形健硕,惹人喜爱;癞蛤蟆(蟾蜍)身上凹凸不平,体型肥大,不少人不喜欢。很多人容易把金线侧褶蛙和蟾蜍归为一类,但实际上,金线侧褶蛙是蛙科,蟾蜍是蟾蜍科,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身上有无“疙瘩”——那是毒腺,蟾蜍都有毒腺,而金线侧褶蛙没有。
主演动物版《变形记》,你pick吗?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蝌蚪长大变青蛙的事令人不得不啧啧称奇。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蛙的过程,生物学上称为变态发育。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蝌蚪不能摄取食物,它们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蝌蚪发育到一定时期,四肢逐渐长出,末端分化出5趾,就成了蛙。
金线侧褶蛙有什么习性?
金线侧褶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它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一只金线侧褶蛙一天可捕食70个虫子,一年可消灭害虫15000只。因此,它是一种对农业有益的动物。在秋末天气变冷时,金线侧褶蛙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繁殖期间,许多雄蛙常聚到一个共同的区域,高声鸣叫,连续不断。其实,这是雄蛙的一种求偶行为,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结成配偶。
金线侧褶蛙有什么故事?
金线侧褶蛙是中国古诗词里的常客,也是夏天的代名词,人们每每听到蛙鸣,都会感到环境的生机勃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人以笼罩在蒙蒙烟雨的青草池塘、震耳欲聋的蛙鸣,表现出夏夜独特的寂静。宋词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其展现的夏季画面,有浓郁的乡野生活乐趣。
策划统筹:王晓映 任松筠
采写:金亦炜
美编:郑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 金亦炜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